在面試的時候,HR使用不同的話術,會影響候選人的心理,從而影響后續的效果。
你有沒有考慮過,什么樣的提問方式會讓候選人更為接納嗎?
首先,我們來模擬一個日常場景:
某一天,你的朋友對你說:“最近我心情不太好”,接下來你會怎么回答呢?
情況一:
朋友:“最近我心情不太好。”
你:“發生什么了?”
朋友:“不知道啊,就是覺得有點壓抑。”
你:“你肯定是最近胡思亂想想太多了,要不然好端端的怎么會心情不好呢?”
朋友:“……”
情況二:
朋友:“最近我心情不太好。”
你:“肯定是因為錢不夠花。”
朋友:“不是啊,這跟錢沒有關系。”
你:“不可能。這世上99%的不開心,都是因為缺錢。你先想想怎么多掙錢吧!”
朋友:“……”
情況三:
朋友:“最近我心情不太好。”
你:“是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嗎?”
朋友:“沒有,只是心情感覺壓抑。”
你:“你今天看上去確實臉色不太好,要不去看看醫生吧?萬一生病了就不好了。”
朋友:“哈哈,感覺沒有那么嚴重。過幾天要是還不舒服再去吧。”
以上三種應對方式,如果你是“朋友”的角色,你會更喜歡哪一種回答?而日常生活中,你又傾向于哪種回復?
我想,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第三種回復方式更好,因為第三種回復讓人感覺到自己被理解,被尊重。這是一種“同理心”的體現。
這一技巧同樣也可以應用到HR的環節中去。如果你給對方打造了一個安全、平等的對話環境,候選人才有可能表現出真實的自己。
具體應該怎么做呢?
1、少用“你應該”
少用“你應該”、“你不覺得”等暗示性批評的字眼,讓候選人感覺到自己能力不行或者自己有明顯的問題。HR應當鼓勵、肯定對方的行為,讓對方打開心扉。
2、多用“我覺得”
多用“我覺得”、“我認為”等判斷性的字眼,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,被尊重,從而表露出自己的真實看法。
HR在的過程中,其實也要多學習一些心理學技巧,把它應用到面試中去,你會發現有意想不到的收獲。
服務熱線
0356-3043986